志鉴常识
赤壁市志
志鉴书展
编纂动态
赤壁年鉴
旧志整理
志鉴常识
 
   
当前位置:赤壁市档案馆 > 方志工作 > 志鉴常识 >
小区域志书编纂刍议
发布人:史志办 发布日期:2013-08-19 10:07 阅读次数:

      在现行行政体制下,小区域志主要包括县(市、区)以下的乡 (镇、街道)、村(社区)志。中国地方志源远流长,但地方志书的主体是郡 (州、府)、县(市、区)志。究其原委,概因自秦行郡县制以来,郡(州、府)、县一直是最为稳定的行政单位,相对于中央政府及其派出机构 (如行省等)而言,郡(州、府)、县是典型的“地方”,是一地之行政、经济、文化荟萃之地,故历代地方志之修纂,均盛于郡(州、府)县。县以下小区域志如乡(镇)、村(寨)志等,虽历代均有编纂,且不乏佳作名志,但相对于如汗牛充栋的郡(州、府)县志,则微乎其微 ,不但数量有限,而且卷帙单薄,记事简陋,良莠不齐,体例不一。是故一直以来,不受学界重视,难登大雅之堂。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面启动新编地方志工作,仍侧重于省、市(地区)、县(市、区)三级志书,县(市、区)以下小区域志,如乡(镇、街道)、村(社区)志编纂出版工作,各地虽有所尝试且成绩不菲,积累了一定经验,但远未形成规模。因多数地方未将其纳人工作计划和监管范围,经费无着且疏于指导、管理,所以到目前为止,小区域志书编纂出版工作仍处于基层组织或民间人士自发自为的状态。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发展的眼光进行考量,这与时代对新编地方史志事业的要求是不相称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探求治国理政之道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视野不但在宏观上日益扩大,而且在微观上也势必日益细致深邃。编纂出版小区域志书,不但是新时期健全、完善新编地方志书体系的需要,也是时代对新编地方史志事业和广大地方史志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课题。
      编纂出版小区域志书,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广大农村的村庄(落)和集镇,是中国数千年农耕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村庄的形成和延续、发展,与农业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历史上人们为了就近耕作、收藏、生活,便创立了村庄,聚族而居。而为了实现并方便进行原始的产(商) 品交换,便形成了集市(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乡(镇、区、公社)、村(生产大队、生产队)一直是农村最基本的行政管理架构和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农业、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意义上的村庄、集镇受经济大潮和城镇化进程的冲击,其功能和存在形式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革。这一点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 、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等)表现尤为突出,随着“城中村”改造和“村改居”(社区)进程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村庄和乡村集镇的消亡或被城镇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此种情况下,组织编纂出版小区域(乡、镇、村)志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设想一个村庄创建、发展、存在了数百年、上千年,迭经沧桑,从蛮荒中一路走来,而今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被拆迁(除)、改造了,从此不复存在或者是以全新的、更加高级的形式继续存在。值此新旧更替之际,编纂出版乡(镇)村志,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述一地(乡、镇、村)之发展演变、荣辱兴衰,人文掌故、乡风习俗,立此存照,为之留下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记忆,将是一桩功德无量的事。地方史志工作机构、新编地方史志工作者以及地方党、政机构(组织),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均应自觉地担负起各自的历史责任,调动起各有关方面的积极 ,共襄盛举,主要依靠社会的力量,组织编纂出版纵览古今、横及百科的小区域地方志书(乡、镇、村志),抢救、保存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编纂出版小区域志书,是新时期进一步完善新编地方志书体系的需要。地方志是资料性的百科全书,尤以广博、丰富的资料见重于世,但以省、市(地区)、县(市、区)志为主的地方志书,所具备的资料往往是宏观的、一般的面上的资料,而缺乏某些点上的微观的、个性化、差异化的情况或资料,难以据此进行微观的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编纂出版小区域志书(乡、镇、村志),却至少能够部分地弥补这方面的缺憾与不足。比如说民间民风民俗部分,省、市(地区)、县(市、区)志只能立足于全省、全市、全县的角度作泛泛的、一般的甚至是以偏概全的记述,但实际的情况却是“三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差异和区别是普遍存在的,一地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性,正是在这种差异和不同中体现出来。作为一部纵览古今,横及百科的省、市(地区)、县(市、区)志,其容量毕竟有限,不可能屈尽笔墨,进行大篇幅大面积的差异化记述。而乡(镇)、村志等小区域地方志书,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憾:就民情风俗和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进行各有特色的差异化的记述,进而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和一地一村社会生活的原生态。再如党和国家的各项农业和农村的方针政策,经省、市(地)、县(市、区)层层转发、传达之后,只有到了国家行政管理系统的神经末梢——乡(镇)村,才最终得到贯彻落实。考察一项政策的成败得失,仅看各级传达贯彻情况和逐级汇总上报的材料是远远不够的。与省、市(地区)、县(市、区)志仅满足于记述转发上级文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制定本地贯彻落实措施(办法),督促检查情况和相关统计数字(据)等表面化的东西不同,小区域志(乡、镇、村志)不但可以反映、记述上级政策在农村工作和农业生产实际中的贯彻落实情况及遇到(存在)的问题,更能客观地反映(各项)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后取得(产生)的实际效果。小区域志书因其涉及范围有限,所以必然会更加专注于“点”的记述,反映兼具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一个“点”上的各个方面的情况,能更加深刻地揭示事物的特殊性和内部特征,这对于以省、市(地区)、县(市、区)志为主体的新编地方志体系,无疑是一种完善和有益的补充。
      改革开放以后,小区域志书编纂出版已逐步引起学界和社会的重视。20 世纪8O 年代编辑出版《中国地方志集成》经谭其骧等知名人士建议及倡导,即特设《乡镇志辑》以示重视,得到学术界和全社会的赞许与肯定。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持续进步,各个领域里的改革不断深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生活逐步实现小康(或富裕小康)的大好局面下,在新编地方史志工作走过了30年历程,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新编地方史志事业方兴未艾的有利形势下,大规模编纂出版小区域地方志书,有着现实的可行性。历史上小区域志书编纂出版之所以发展缓慢,除了时局动荡,基层行政区划(组织)欠稳定而外,主要是受地方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制约。而今经过改革开放30 年的发展,相当一部分乡(镇)村经济总量、经济实力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改革开放前已不可同日而语,这就为小区域志书的编纂出版,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随着地方教育水平和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也为小区域志书(乡、镇、村志)编纂出版事业提供(形成)了比较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才储备,使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大面积编修小区域地方志成为可能。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逐步细化,编纂出版小区域志书,全面、系统地保存地方史料,为当前和今后的改革、建设和决策、管理、发展提供历史的鉴戒,已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
      开展新编地方史志工作以来,特别是第二轮修志工作全面启动以后,不少省、市、县(市、区)已将小区域志书编纂出版工作付诸实践并取得可喜成果,一些发动较充分的市、县(区)出现了镇镇、村村修志的喜人局面,完成、出版发行了一大批比较规范的乡(镇)志和村志等小区域志书。实践证明,只要有关主管部门引导得力,组织有方,农村基层党政领导机构乃至社会各界、民间人士,对于编纂出版小区域地方志书(乡、镇、村志)是有热情、有积极性的,“盛世修志”,同样适用于小区域志书。各级地方史志编纂出版事业主管部门、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史志工作者要与时俱进,改变重省、市(地)、县(市、区)三级志书,轻视乃至于忽视小区域志(乡镇志、村志)书的传统观念,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和经过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将乡镇志、村( 社区)志等小区域地方志书编纂出版工作。
 
  版权所有:中共赤壁市委史志办公室               技术支持:赤壁网               鄂ICP备13000483号-1
  单位地址:湖北省赤壁市政府办公大楼附楼5F  电话:0715-5352097  电子信箱:cbsizhi@yahoo.com.cn  邮编:43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