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赤壁档案史志网!

当前位置: > 史志工作 >

贺国光

时间:2016-10-11 11:07 来源:未知


 
       贺国光(1885—1969),字元靖,赵李桥晓阳畈贺家人。早年丧父,母教甚严。贺曾两次到武昌参加府考,均落第。乃去四川考入族兄贺伦菱开办的四川陆军军官速成学堂骑兵科。毕业后历任四川新军排长、队官、管带等职。辛亥革命后,贺投奔湖北都督黎元洪,任第四骑兵旅营附。曾以兵变消息向黎告密,受黎的器重。1913年被保送北京陆军大学第四期深造。毕业后返湖北,在蒲通镇守使寇英杰部下任团附,后累获升迁,担任旅长。1921年,贺随寇英杰到河南省,任陆军第十五军军长兼开封警备司令。
    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汉,贺在河南通电起义,回汉任暂编第四军军长兼武汉卫戍副司令及代司令、湖北省政务委员会委员。宁汉合流后,调任军事委员会陆军处处长、高级参谋办公厅主任、军法处副处长、训练总监部副监、步兵监、编遣委员会遣置部代主任等职。蒋桂战争结束,贺任武汉行营参谋长兼第一纵队司令,并兼任湖北省政府委员。
    1931年,贺随蒋介石到江西“围剿”中国工农红军,任南昌行营参谋长,成为蒋介石“智囊团”的重要人物,许多机要决策,如“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等大都出自贺手,因此,深受蒋的信任。1932年4月任国民党赣粤闽湘边去“剿匪”总司令部参谋长,7月代行总司令职权。
当时,四川地方军阀对南京政府采取敷衍态度。蒋介石利用贺与四川军阀刘湘、杨森、王瓒绪、唐式遵等在陆军军官速成学堂同学关系,于1934年12月任命贺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参谋团主任,代表蒋入川指导川康军政,与四川军阀多次谈判,达成废除防区制,整编川军和堵截红军北上的协议,为蒋的中央势力伸入四川、后来抗日战争时在四川重庆建立陪都奠定了基础。1935年10月,重庆行营成立,贺任行营参谋长兼第一厅厅长、川康军事整顿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西安事变发生,四川军阀密谋乘机倒蒋,贺折冲樽俎,多方周旋,使四川军阀的密谋未得实现。因此,更获得蒋的信任。1937年3月升任重庆行营副主任、代主任。1939年1月改任成都行辕主任。1939年9月,蒋介石为控制川局,自兼省主席,任贺为四川省政府秘书长,兼重庆市长,代行省主席职务。1940年11月,贺任宪兵司令兼重庆卫戍副司令。1941年,日机对重庆实行“疲劳轰炸”,发生“六·五”防空洞惨案,蒋任贺兼重庆防空司令,负责处理善后事宜。贺即着手整理防空洞,厉行疏散,建立防空情报网,改善报警措施,深受蒋的赞许。1944年3月,贺再次任军委会办公厅主任,主办策反及建设海军工作。1946年任西昌行辕主任,旋改任西昌警备司令及川康滇黔边区边务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1949年秋,贺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西昌警备司令。年底,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起义离开西昌后,贺继任主席。1950年3月,西昌解放前夕,贺去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一直为中将军阶。1969年4月21日在台北病故,终年85年岁。葬于阳明山第一公墓。著有《八十自述》。
      贺国光生活简朴,注重乡情。1925年蒲圻大旱,贺从外地调回粮食,赈济灾民。抗日时期,蒲圻青年流亡恩施或辗转入川,生活有苦难者,贺亦酌情帮助。
 
                                       
    方志学家——张国淦

    张国淦,字乾若,号石公,蒲圻县城关人(今赤壁市蒲圻办事处)。1876年生,幼年随父落籍安徽芜湖(其父张学诚时在皖南牙厘总局芜湖分局任职)。张少时聪颖好学。1902年中举人,1904年授内阁中书,1906年入清廷考察政治馆任馆员。
       1907年,因“上书”黑龙江巡抚程德全,论述黑龙江兴革事宜,得程赞赏,程专折奏调,先后任黑龙江抚院秘书官、调查局总办、财政局会办等职。武昌首义后,张以“参议”身份,随唐绍仪赴沪参与南北议和。袁世凯、黎元洪任临时大总统和总统期间,先后任国务院铨叙局长、国务院秘书长、总统府秘书长、政治会议副议长、参政院参政、政事堂右承、教育总长、农商部总长、司法总长、全国水利局总裁等要职。
      张国淦虽在政界驰聘多年,但他是中国一位享有盛名的方志学家。早在从政期间,就开始史志调查研究工作。其中最具影响之作的《中国古方志考》,1916年即开始撰著。1926年,结束整治生涯后,移居天津,更潜心史志调研考究、著述,常往来于北京、东北等地。至1930年“中国方志考”(初定名)已初具规模。1937年抗战前,完成了数百万字的初稿。并应著名学者顾颉刚之请,在当时的《禹贡》上发表约十万字。顾氏评介道:“蒲圻张石公先生研究地理之学,发愤忘食,盖数十年如一朝,收集方舆国籍之富,甲于旧都(指北京)诸藏书家。遍求各省府县古今志书而读之,并辑其佚著之散见于群籍者,以及序跋评论之属,一字之涉,咸所不遗。作《中国方志考》数百卷,与宜都杨惺吾先生之《历代舆地图》,可谓泰、华并峙者矣”。由于种种原因,该书当时只作了部分发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国淦受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1953年,经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董必武介绍,受聘为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并在他的同事,著名方志理论家金毓黻等人襄助下,继续进行《中国方志考》的编纂。并将该书定为前后两编。前编为秦汉至元;后编为明清至现代。1959年1月25日,张国淦病逝后,经其夫人顾佶人和助编者多方联系,“中国方志考”之上编于196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书名为《中国古方志考》(自秦汉至元)。全书共70余万字,收录方志2200多种。书一出版,即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该书是学研中国方志的珍贵典籍。可惜的是,下编明、清、民国部分未能一并整理出版,而致在文革中散毁,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张国淦治学严谨,用力工深,著述甚丰。有《中国古方志考》、《辛亥革命史料》、《历史石经考》、《中国书装源流》、《俄罗斯东渐史略》、《永乐大典方志辑本》、《芜湖乡土志》、《黑龙江志略》等多部史志著作。2000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了《张国淦文集》,可谓集大成之书。

版权所有:赤壁市档案馆(史志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赤壁网      鄂ICP备13000483号-1

单位地址:赤壁市赤马港砂子岭路东侧      电话:0715-5352097      电子信箱:cbsizhi@yahoo.com.cn      邮编:437300